素蒸音声部活动里藏着的节日密码
说起素蒸音声部,咱们老京都人都知道这是从平安时代传下来的雅乐班子。他们那些特别的节日活动啊,就像藏在和果子里的金平糖,不仔细找还真发现不了门道。
正月里的弦外之音
每年正月初七的「七草笛竞」最是热闹。乐师们要拿着刚摘的七草(水芹、荠菜、鼠曲草这些)当笛子吹,您没听错,就是真用菜梗子吹曲子!去年我在下鸭神社亲眼见着,63岁的首席笛师中村先生愣是用段20厘米的萝卜茎吹出了《越天乐》。
活动项目 | 传统乐器 | 现代改良 | 参与人数(2023) |
七草笛竞 | 植物茎秆 | 3D打印仿生笛 | 287人 |
夏至灯笼祭 | 竹制灯笼 | 太阳能LED灯 | 512人 |
蔬菜乐器的保鲜秘诀
这事儿听着玄乎,其实有门道。他们专门培育了「音声萝卜」,比普通萝卜多长三个空心孔道。京都大学农学部的研究报告说,这种萝卜的纤维素结构能产生特殊共鸣(详见《特殊作物声学特性研究》2021)。
梅雨季的无声盛宴
六月下旬的「默音祭」最考验功夫。所有乐师要在完全静默的环境里,用肢体动作引导观众想象音乐。去年我在醍醐寺参加时,三味线演奏家长岛女士就靠甩水袖的幅度,让两百多号人同时「听」见了《雨月物语》的旋律。
- 必备道具清单:
- 特制消音木屐(底部嵌鹿皮)
- 磁性指挥棒(能改变编钟摆幅)
- 温感变色和服(随体温变换乐谱图案)
现代科技的古法融合
别看这些活动古色古香,去年开始偷偷用上了黑科技。那个能测温变色的和服料子,其实是东丽纺织和雅乐协会合作研发的纳米材料(《传统艺术创新年报》有详细记载)。
中秋的颠倒乐章
八月十五的「逆拍祭」最有意思。所有乐曲要从结尾往开头演奏,连太鼓的鼓点都是倒着数的。去年我在平安神宫见到件趣事——83岁的琵琶大师愣是把《平家物语》倒着弹了23分钟,结束后观众鼓掌都是先拍右手再拍左手。
要说最让我难忘的,还得是去年冬至那天的「影踏歌」。三百多人跟着自己的影子跳舞,乐师根据日影移动的速度调整节奏。那天太阳也配合,西斜时分突然从云层里露脸,把整个庭院的影子拉得老长,三味线的调子跟着就转成了急板。
这些藏在节气里的音乐游戏,就像老茶铺子梁柱上雕的花,得凑近了细看才能品出滋味。下次要是碰巧赶上了,您可记得要提前三个月预定观礼席,听说今年的夏至灯笼祭预约已经排到立秋了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