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聊聊《第五人格》小龙BGM:那些藏在音符里的秘密
凌晨两点半,耳机里循环着《第五人格》小龙的BGM,突然想写点东西。这游戏玩了三年多,每次听到这段音乐还是会起鸡皮疙瘩——不是那种刻意营造的恐怖,而是像有人用指甲轻轻刮着你后颈的微妙战栗感。
一、小龙BGM的“听觉指纹”
先说个冷知识:这段BGM的官方名称其实是《Dragon’s Lullaby》,但玩家都习惯叫它“小龙BGM”。最早出现在2019年“伊藤润二联动”版本,作为监管者“使徒-安”的专属音乐(虽然现在小龙和BGM已经拆开卖了)。
- 主乐器:失真大提琴+电子脉冲音
- 速度:72BPM(比人类心跳略慢)
- 调式:小调为主,中间穿插不和谐音程
最绝的是那段“咯吱咯吱”的背景音,后来在开发者访谈里才知道,是录音师真的去嚼了芹菜茎...
二、为什么这段音乐让人上头?
上周在游戏论坛看到个投票,小龙BGM以43%的得票率当选“最让人不安的游戏音乐”。仔细拆解后发现它的魔力来自三个层次:
表层 | 旋律线简单重复(就4个音符循环) |
中层 | 加入0.3秒延迟的电子回声 |
深层 | 用96Hz次声波频率制造生理不适 |
记得有次半夜开黑,队友突然说“这音乐听得我牙酸”——后来查资料才发现,《应用声学杂志》2021年真有论文研究游戏音乐对唾液分泌的影响。
2.1 那些你可能没注意的细节
• 每次小龙触发“巡视”时,BGM会突然降半音 • 逃生门通电的瞬间有0.5秒的电流杂音 • 角色受伤时的音效其实是倒放的摇篮曲
(写到这里去翻了旧版本录音,发现二周年更新后把“咯吱”声调低了15%音量,难怪总觉得少了点什么)
三、玩家们的野生创作
翻硬盘找到个2020年的统计:在B站,小龙BGM的二创视频超过2.7万条。最离谱的是有人用这段音乐:
- 给猫咪做催眠实验(失败)
- 当ASMR素材(居然火了)
- 改编成婚礼进行曲(新娘是红蝶玩家)
个人最喜欢某个音乐学院学生做的“解构版”,把原本45秒的BGM拉长成8分钟交响乐,中段还用上了蒙古喉唱——弹幕都在刷“小龙听了连夜扛着电车跑路”。
四、藏在乐谱里的彩蛋
去年官方发布的《第五人格音乐设定集》里提到,小龙BGM的谱面形状刻意设计成了:
• 前奏:监管者爪痕 • 高潮部分:逃生门轮廓 • 结尾:使徒安的面具
凌晨三点十四分,窗外开始下雨。耳机里的BGM正好放到那段像生锈发条的声音——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说“这音乐像在脑子里养了条寄生虫”。
对了,如果你把播放速度调到1.25倍,会听到类似老式电报机的节奏。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总在深夜匹配到玩小龙的监管者,他们可能都在无意识跟着节拍踩点...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