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堂意外应对:我来当老师的应变智慧
我来当老师的活动:当课堂遇上意外,这么做就对了
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教室,你握着粉笔的手微微出汗。二十多双亮晶晶的眼睛正盯着你,突然有个孩子打翻了颜料罐,紫红色的水彩顺着课桌滴滴答答往下淌——这场景是不是让你心跳漏了一拍?在"我来当老师的活动"中,类似这样的突发状况就像藏在教室角落的小怪兽,随时可能跳出来考验我们的应变能力。
一、预防总比救火强
老教师张老师常说:"备课要备到铅笔尖那么细。"去年秋天某小学的实践活动中,因为没检查多媒体设备,导致整堂公开课被迫改成讲故事。后来他们在《校园活动安全管理手册》里加了一条:提前2小时调试设备。
1. 物资检查三件套
- 教学工具:多备30%的耗材(粉笔、手工纸、胶水)
- 安全防护:急救包要放在讲台侧面第二层抽屉
- 备用方案:准备3个不需要电力的互动游戏
检查项 | 合格标准 | 常见疏漏 |
电子设备 | 开机运行10分钟无故障 | 忘记带转换接口 |
特殊学生 | 过敏源清单确认完毕 | 未准备替代食材 |
二、现场处理黄金5分钟
去年春天在朝阳区某中学的真实案例:学生在化学体验环节误触酒精灯,值班老师立刻用湿抹布覆盖的操作,被写进了当年的《优秀突发事件处理案例集》。
2. 紧急情况分级表
- 一级:涉及人身安全(如受伤、过敏)
- 二级:影响课程进行(如设备故障)
- 三级:轻微秩序问题(如学生争吵)
三、把意外变成教学资源
记得那次在科学馆,原本计划的电路实验因为停电泡汤了。王老师临时改成"黑暗中寻找光明"的团队游戏,反而让孩子们学会了协作。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,在《教师专业发展标准》里被称为"生成性教学智慧"。
3. 常见问题转化指南
突发情况 | 常规处理 | 教学转化 |
材料不足 | 发放备用物资 | 开展"资源共享"讨论课 |
学生争执 | 暂时隔离双方 | 组织换位思考情景剧 |
走廊里传来下课的铃声,你看着教室里重新投入活动的孩子们,忽然发现刚才处理颜料事故时,有个小女孩悄悄递来了抹布。这种温暖的插曲,或许就是教育最动人的样子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