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殊班会活动的参与者如何选?聊聊那些实用的小技巧
走廊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讨论声,王老师看着手里的班会策划方案直挠头。这次要搞"校园急救知识普及"主题班会,既要有现场示范又要分组演练,可班里40多个学生该选谁参加核心环节呢?这种特殊班会活动的参与者选择,确实让很多班主任犯过难。
一、先搞明白为什么要挑人
上周三,隔壁班张老师组织的"非遗剪纸"班会就闹了笑话。她让全班同学都拿着刻刀做手工,结果半小时内有三个学生划破手指。这种需要精细操作的班会,真不是人越多越好。
- 安全考量:涉及工具使用、户外活动的必须控制人数
- 教学效果:互动类活动10-15人效果(北师大教育研究所,2022)
- 资源限制:去年校庆时的3D打印班会,全校才两台设备
二、常见参与者类型对照表
类型 | 适合场景 | 实例 |
全员参与型 | 知识竞赛/观影讨论 | 李老师的"民法典知识擂台赛" |
小组代表型 | 实验操作/情景剧 | 四组学生演示不同灭火器用法 |
特长选拔型 | 文艺表演/技术展示 | 校篮球队成员的急救包扎示范 |
三、五个实战选人妙招
去年带毕业班时,我组织过"职业体验日"班会。要选8个学生去消防队跟岗,结果收到23份申请。当时用了这几个方法:
- 提前摸底:在周记本里夹带小问卷
- 分层筛选:先筛基本条件再考临场反应
- 动态替补:让落选者做后勤或观察员
记得有个戴眼镜的男生特别想参加,虽然体能测试没过关,但后来发现他摄影技术不错,就让他负责全程跟拍。最后的视频作品还在市里拿了奖。
四、这些坑千万别踩
常见误区 | 典型表现 | 改进方案 |
搞平均主义 | 按学号轮流参加 | 建立特长档案库 |
忽视性格匹配 | 让内向生做主持人 | 增加角色试演环节 |
缺少备选方案 | 临时有人请假就抓瞎 | 设置AB角制度 |
五、看其他老师怎么做
上个月去育才中学听课,见识了刘老师的"双选会"模式。她的"校园植物图鉴"班会是这样操作的:
- 第一阶段:发布活动任务清单(包含12种岗位)
- 第二阶段:学生提交意向申请表并附自荐理由
- 第三阶段:公布初选名单+落选者申诉通道
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,既保证了人员匹配度,又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。听说有个女生因为落选标本整理员,转而申请成为讲解员反而大放异彩。
六、工具包助力轻松选人
现在每次筹备班会,我都会用这三个法宝:
- 五角星评估法(知识、技能、态度、性格、经验)
- 带弹性分值的报名表(允许自评加分项)
- 动态分组小程序(自动记录参与频次)
就像上周筹备"金融防诈"班会,用评估法发现平时沉默寡言的小陈居然在反诈知识测试中拿了满分,果断让他担任情景剧编剧。结果他设计的"保健品骗局"桥段,把来听课的银行专员都逗笑了。
七、给新班主任的真心话
记得刚入职那年,我总想着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机会。有次搞"课本剧展演",硬是排了六个小组,结果拖堂半小时,效果反而打折扣。现在想来,质量永远比数量重要。
最近在尝试"班会护照"制度,给每个学生发参与记录本。通过不同颜色的印章区分主持、表演、后勤等角色,确保学期末人人都能集齐五种颜色。这法子既解决了公平问题,又能直观看到参与分布。
窗外飘来栀子花香,下课的铃声准时响起。王老师合上笔记本,心里已经有了主意——这次要让会画画的同学设计宣传海报,让体育委员带队做急救搬运,再找两个细心的女生准备教具。或许,还能给那个总爱插话的小家伙安排个纪律监督员的角色?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