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活动营销:如何用“年味儿”撬动口碑传播
胡同口的张婶最近逢人就念叨:“今年超市的福字比往年都好看,扫码还能抽红包哩!”这个场景恰好印证了——好的春节活动就像腊月里的糖瓜,粘住用户的还能让他们主动当你的“传声筒”。
一、把年俗变成“社交货币”
去年某白酒品牌推出的生肖酒瓶,让大爷们在棋牌室都多聊了半小时:“这酒瓶留着给孙子当存钱罐正合适”。要让活动自带传播基因,得先明白:当代人的春节社交需要新谈资。
1. 互动玩法的破圈设计
- 线下触点数字化:瑞幸咖啡把“写春联”搬进小程序,生成带姓氏的电子春联,分享率提升47%
- 传统习俗游戏化:支付宝集五福新增“AI扫福”功能,连老花镜奶奶都举着手机满屋找“福”字
- 全家参与轻量化:肯德基的“炸鸡桶叠叠乐”挑战,让三代人围着餐桌比谁叠得高
传统活动 | 创新活动 | 传播系数 |
满减优惠券 | AR红包雨 | 2.3倍(数据来源:艾瑞咨询) |
抽奖大转盘 | 家庭任务树 | 1.8倍(数据来源:QuestMobile) |
2. 传播渠道的烟火气
菜市场王叔的猪肉摊最近贴了个二维码,扫码能领“包饺子攻略”。这种“离用户最近一米”的传播,往往比朋友圈广告更奏效:
- 社区团购群里的“晒年货”接龙
- 超市称重台边的“扫码听童年故事”
- 快递柜屏幕上的“春节通关密语”
二、让用户成为故事主角
百事可乐去年拍的微电影里,外卖小哥用可乐瓶盖拼成“福”字的情节,让无数异乡人红了眼眶。好故事要像年夜饭里的那盘饺子,总有一个能戳中人心。
1. 情感钩子的四两拨千斤
- 代际共鸣:某家电品牌的“教爸妈用手机”H5,累计转发超200万次
- 地域情怀:茶颜悦色的“方言红包”活动,四川话版祝福视频播放量破千万
- 怀旧创新:大白兔奶糖联名香水,引发70后集体回忆杀
2. 用户内容的“自来水效应”
观察发现,带有“可模仿性”的活动更容易引发跟风:
- 古茗奶茶的“定制祝福杯贴”,让顾客主动晒照
- 宜家“年夜饭桌布置大赛”,素人作品获得百万点赞
- 抖音春节绝活挑战 话题下,素人视频播放量达32亿次
三、口碑发酵的“文火慢炖”
老字号点心铺李师傅说:“腊八就开始准备年货的老客,正月里准带新客来”。好的春节营销应该像炖肘子,既要大火爆香,更要小火入味。
1. 预热期的钩子埋设
- 春节前30天:品牌定制春联免费送(领取需关注公众号)
- 春节前15天:开展“年味记忆”故事征集
- 春节前7天:放出“神秘年货”线索拼图
2. 进行时的社交催化剂
某连锁超市的数据显示,设置“拍照打卡区”的门店,活动期间客流量提升18%。这些小心机很关键:
- 商场中庭的巨型生肖雕塑
- 扫码即可播放的定制拜年语音
- 消费小票上的运势签文
四、年轻人的“新年味经济学”
95后小刘今年买了电子鞭炮APP会员,“既环保又能发朋友圈”。要抓住这代人的心,得理解他们的新年社交法则:
传统需求 | 新派玩法 | 参与度 |
纸质红包 | 数字藏品红包 | 提升65%(数据来源:易观分析) |
上门拜年 | 短视频拜年 | 日均发送量1.2亿条(数据来源:抖音春节报告) |
街角新开的奶茶店正在举办“春节表情包大赛”,排队的小年轻们边等边P图。窗外的雪花落在他们的手机屏幕上,映着一个个跃动的红色图标,空气里都是热腾腾的年味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