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市促销活动案例:如何通过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形象
超市促销活动案例:如何用公益活动让街坊邻居记住你
老李在社区超市干了十五年,最近总听顾客抱怨:"你们家东西是不错,可隔壁新开的连锁超市经常送鸡蛋呢。"这话像根刺扎在他心里——明明自家商品质量更好,怎么就留不住客人?直到上个月参加行业交流会,听到个新鲜词儿:公益营销。三个月后,老李的超市门口排起了二十年未见的队伍,王婶还专门从隔壁小区跑来买菜。
一、为什么菜篮子要装点"人情味"
超市货架上的萝卜白菜不会说话,但街坊们的口口相传比任何广告都有力。美国零售协会2023年的调查报告显示,76%的消费者更愿意在参与社区建设的超市消费(来源:《全球零售趋势白皮书》)。
1. 你家门口的温情经济学
- 杭州某社区超市的"爱心菜篮"计划,每月为独居老人配送3次新鲜蔬菜
- 实施半年后,55岁以上顾客群体增长42%
- 被本地电视台报道后,当月销售额环比提升28%
2. 比价格战更持久的秘密
沃尔玛中国区负责人曾透露,他们在云南山区开展的"营养午餐"项目,让当地门店的客户留存率提高了19个百分点。这印证了哈佛商学院的研究结论:公益投入带来的品牌好感度可持续18-24个月。
活动类型 | 执行方式 | 品牌影响力 | 消费者记忆度 |
---|---|---|---|
传统促销 | 满减/折扣 | ★☆☆☆☆ | 2周内消退 |
公益营销 | 社区服务 | ★★★★☆ | 持续6-12个月 |
数据来源: | 尼尔森《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》2023年6月版 |
二、四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战模板
1. 食物银行2.0版
永辉超市在福州试点"余量食物地图",顾客通过小程序能查看到各门店的临期食品捐赠点。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,让他们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好感度飙升67%(来源:社媒舆情监测平台数据)。
2. 银发族的购物课堂
- 每周二上午开设智能手机教学
- 教会老人使用电子优惠券
- 附带讲解食品安全知识
上海某社区超市靠这招,把早晨客流量提升了3倍,顺便带动了早餐食材的销量。
3. 环保积分计划
华润万家推出的"绿色账户"很有意思:自带购物袋积1分,选择无包装蔬菜积2分,20分就能换购生态鸡蛋。这个设计巧妙地把环保行为变成了可量化的游戏。
4. 深夜食堂的温暖
郑州有家24小时超市,每晚9点后把当天剩下的关东煮分给环卫工人。这个举动被夜班司机拍下来发到抖音,单条视频点赞超过50万次。
三、小心别踩这些坑
朝阳区某超市去年搞的"捐书助学"活动,最后因为捐赠流程不透明,反被质疑作秀。这里有几个避雷要点:
- 所有捐赠物资必须可追溯
- 活动现场要有第三方见证
- 定期公布进展报告
家乐福在成都做的"爱心菜摊"就很聪明,他们邀请社区网格员共同管理账目,每笔支出都贴在公告栏里。这种透明化操作让活动持续了三年还在运作。
四、让公益长出传播的翅膀
山东银座的案例值得借鉴:他们把留守儿童画的包装图案印在购物袋上,顾客每使用一次,超市就捐出1毛钱。这些充满童趣的袋子反而成了流动广告,高峰期每天有200多个顾客自发拍照发朋友圈。
现在走进老李的超市,你会看见收银台旁立着块手写黑板:"今日捐赠:23斤蔬菜已送往养老院"。张大妈边挑西红柿边说:"在这买菜,感觉自己也做了件好事。"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