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聚中的策略选择:是直接进攻还是智取
活动聚中的策略选择:直接进攻还是智取?看完这篇就懂了
周末跟老王撸串时,他突然把签子往桌上一拍:"你说我们公司那个618活动,到底是该砸钱硬推还是玩点套路?"油点子溅到我新买的T恤上,心疼得我直咧嘴。这问题就像追姑娘,直接表白怕被拒,搞暧昧又怕错过,真是让人头大。
一、先整明白什么是直接进攻
去年双十一,楼下张姐的母婴店直接在橱窗贴满"满300减100"的海报,就跟广场舞大妈抢C位似的,简单粗暴但有效。这种策略就像东北乱炖——量大管饱,适合:
- 刚需明确的促销节点(618/双11)
- 库存压力大的滞销品
- 需要快速起量的新店开业
典型案例:奶茶店的生死72小时
大学城新开的「茶多多」开业前三天,直接把招牌奶茶从15块砍到5块。队伍从店里排到马路牙子上,不知道的还以为搞核酸检测呢。虽然每杯亏3块,但靠着抖音探店视频,愣是把月销量干到了区域前三。
二、智取策略的温柔一刀
我媳妇最近迷上的那个「盲盒水果」小程序就是典型。39.9开箱可能是车厘子也可能是丑橘,玩的就是心跳。这种打法更讲究四两拨千斤:
- 利用用户猎奇心理
- 制造社交传播话题
- 提升复购率的长期布局
书店老板的绝地反击
老城区的「拾光书屋」被网红书店挤得快倒闭时,老板搞了个"读书押金计划":交200块押金免费借书,读完写50字书评就退钱。现在每到周末,店里坐满写作业的学生党,咖啡都卖断货。
对比维度 | 直接进攻 | 智取策略 |
---|---|---|
核心逻辑 | 价格/数量压制 | 情感/体验驱动 |
转化周期 | 24-72小时见效 | 1-2周发酵期 |
成本结构 | 营销预算占比60%+ | 运营人力占比40%+ |
风险系数 | 容易引发价格战 | 创意失败风险高 |
三、选策略要看三大命门
上次帮表弟策划婚礼用品展销,我俩蹲在仓库门口啃西瓜时琢磨出个门道:
1. 活动目标要够"轴"
要是老板指着这次活动发年终奖,那就别整虚的。就像烧烤摊卖啤酒,直接"买三送一"比搞什么"喝啤酒抽奖游三亚"实在多了。
2. 资源预算得"抠"
隔壁王婶开美甲店那会,把美团5折套餐的钱省下来做会员手账本。现在客人来做指甲都主动发朋友圈,比平台抽成划算多了。
3. 用户画像要"准"
我小姨搞老年旅游团,发传单不如在广场舞音响上贴二维码。上次她弄了个"夕阳红摄影大赛",阿姨们穿着丝巾在油菜花田摆拍的照片,现在还是小区公告栏的C位。
四、实战中的混搭套路
上个月帮朋友操盘亲子嘉年华,白天是简单粗暴的9.9畅玩票引流,晚上搞了个"爸爸去哪儿"夜宿帐篷活动。结果当天抖音同城榜冲进前五,现在还有家长问下次活动时间。
烧烤摊的灯光把老王的脸照得忽明忽暗,他突然掏出手机:"刚你说的那个混搭方案,要不咱们现在就做个预算表?"看着菜单上还没结账的烤腰子,我默默打开了Excel...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