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仔派对医院救治病人
在蛋仔派对医院当志愿者是什么体验?
凌晨三点半,我第N次把听诊器挂回脖子上的时候,突然意识到自己穿着蛋仔连体服给老大爷量血压的样子有多滑稽——粉蓝色绒毛上沾着碘伏痕迹,耳朵边还晃着两只塑料蛋壳耳朵。但病房里没人笑,因为隔壁床的阿姨正攥着我的爪子哭:"闺女,你这身衣裳看着就让人心里暖和..."
一、穿上玩偶服的第一天就破防了
上个月在微博刷到蛋仔派对医院的志愿者招募,要求居然是"能连续穿玩偶服工作8小时"。作为资深社恐,我当场心动下单了这套带降温风扇的蛋仔装备,心想反正病人也看不见我的脸。
结果培训第一天就惨遭现实暴击:
- 听诊器难题:毛绒爪子根本塞不进白大褂口袋,最后用别针把工具全挂在肚皮上
- 视力危机:蛋壳头套的呼吸孔只有硬币大,给病人打针时得歪着头从缝隙里瞄
- 社死现场:在走廊绊到输液架,像保龄球一样滚出去三米,被护士长拍视频做成了安全教学案例
但真正让我破防的是查房时,7岁的小患者突然把脸埋在我毛茸茸的肚子上说:"蛋仔医生,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。"后来才知道,他妈妈是援鄂医护,已经两年没回家了。
二、那些教科书没教的魔幻操作
在这家把儿童病房涂成糖果工厂的医院,常规医疗流程都带着点荒诞现实主义色彩。上周参与抢救时,我边做心肺复苏边听见自己的蛋壳头套跟着节奏"嘎吱嘎吱"响,活像在给BGM打拍子。
常规医院 | 蛋仔派对医院 |
静脉注射 | 要在针管上贴卡通贴纸,否则小朋友拒不伸手 |
术前签字 | 家属要求用玩偶爪子按手印 |
查房记录 | 被小患者画满了歪歪扭扭的恐龙 |
最绝的是儿科主任的听诊器——挂着皮卡丘尾巴的改装款,据说是某次医闹时被患儿抢走装饰后,意外发现小病号们配合度飙升200%。现在全科室的压舌板都换成水果味了,虽然尝起来像过期泡泡糖。
1. 当医疗遇上行为艺术
记得有次给阿尔茨海默症奶奶喂药,她突然把我的蛋壳耳朵当成饺子皮要往上捏褶子。护士长使眼色让我将计就计,最后我们真的用医用橡皮泥包了"玩偶馅饺子",老太太吃完"药"还夸馅儿调得咸淡正好。
这种魔幻现实天天上演:
- 骨科大叔非说他的石膏需要画铠甲勇士涂装
- 产妇要求产房播放《蛋仔派对》BGM当分娩助力曲
- 临终关怀病房的老爷爷,每天等着和我玩"猜猜耳朵在哪边"的游戏
三、藏在绒毛下的医疗革命
别以为我们只是穿得搞笑,院长办公室贴着《英国医学杂志》的研究:当医护人员着装亲和力提升1级,患者疼痛感知下降18%。有次急诊送来个狂躁症少年,看见我的蛋仔造型突然安静了,小声问:"你们这儿打针的也是动漫人物吗?"
数据不会说谎:
- 儿童患者术前焦虑指数从84%降至37%
- 老年痴呆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2.3倍
- 医患纠纷投诉量直接归零——毕竟没人能对着毛绒玩具发火
当然也有翻车时刻。上周给化疗小姐姐梳头,她看着从我爪子里簌簌掉落的头发突然笑出声:"蛋仔,你掉毛比我还严重诶!"笑着笑着我俩都哭了,我的头套里积了半公分深的泪水,走路时咣当咣当响。
1. 那些不按套路出牌的治愈
最让我震撼的是康复科的"蛋仔障碍赛"。偏瘫患者们穿着反光马甲,在充气城堡上艰难地保持平衡时,突然发现所有治疗师都换上了蛋仔服在后面追。"快跑啊!被抓住要做十个抬腿训练!"现在康复大厅天天跟综艺现场似的,有个大叔为了不被"蛋仔"追上,硬是刷新了轮椅竞速纪录。
深夜值班时总看见奇怪画面:
- 化疗室变成午夜桌游吧,光头小战士们用我的耳朵当骰子
- ICU玻璃上贴满患者家属画的蛋仔加油漫画
- 骨科复健区在玩"用拐杖戳蛋仔屁股"的奇怪游戏
今早交班时,护士长往我头套里塞了包湿巾——自从上次抢救病人后我浑身血渍,摘头套时把交接班护士吓到尖叫的惨案发生后,这就成了科室新传统。现在我的蛋壳耳朵里除了备着听诊器、糖果、速效救心丸,还塞着三张欠扁的小纸条:"记得买奶茶""周三相亲""你头套该洗了"。
走廊尽头,得白血病的光头小妹妹正努力跳起来够我的耳朵。我蹲下来让她摸到时,听见她悄悄说:"蛋仔医生,我昨天梦到你带我飞过月亮了。"我隔着绒毛手套捏了捏她输液的手,输液管里淡黄色的药水映着晨光,像条小小的银河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