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者荣耀皮肤特效制作过程揭秘
周末开黑发现的秘密:原来王者皮肤特效是这样做出来的
上周五和兄弟们在奶茶店五排,阿杰新买的孙尚香末日机甲皮肤放技能时,全店手机都在反光。看着屏幕上炸裂的粒子光束,我突然好奇:这些让人忍不住剁手的皮肤特效,到底是怎么从设计师电脑里跑到我们手机上的?
藏在手机里的造梦工厂
在深圳科兴科学园某栋写字楼里,我遇到了做游戏特效五年的小林。他办公桌上摆着三台显示器,中间那台正显示着未完工的公孙离新皮肤特效,无数光点像被磁铁吸引的彩色铁屑,在虚拟空间里跳着华尔兹。
从脑洞到图纸的奇幻漂流
去年爆火的瑶妹「遇见神鹿」皮肤,最初只是敦煌壁画上的色块。设计组在莫高窟待了整整两周,用8K扫描仪记录下327处壁画细节。主美老张告诉我:「九色鹿尾巴上的渐变金,是照着第257窟壁画调的,误差不能超过5个色阶。」
- 文化考据期:平均每个史诗皮肤要查阅200+份文献
- 概念设计赛跑:30人的团队要在2周内产出500张草图
- 玩家调研环节:会把特效分解成37个维度让玩家盲测
当画笔遇上代码魔法
在腾讯游戏学院公布的制作流程里,单个传说级皮肤特效要经历11道工序。最耗时的粒子特效环节,设计师得手动调整上万颗光粒的运动轨迹。去年李白的「凤求凰」皮肤,光是剑光拖尾就迭代了47个版本。
特效类型 | 基础粒子数 | 峰值运算量 | 参考来源 |
传说皮肤大招 | 1500-2000颗 | 12万次/秒 | 腾讯游戏学院2022年度报告 |
史诗皮肤特效 | 800-1200颗 | 7万次/秒 | 《王者荣耀美术设计解析》P133 |
手机烫手的真相
上次用貂蝉金色仲夏夜皮肤打团,手机温度能煎鸡蛋这事,原来和特效复杂度直接相关。技术总监王哥给我看了组数据:开启全特效时,GPU要多处理300%的曲面细分指令。他们现在用了个取巧的办法——让技能边缘的粒子自动降低分辨率。
藏在特效里的省钱密码
- 移动端特供版特效会减少50%物理碰撞计算
- 低画质模式下,花瓣飘落动画其实是预渲染的
- 同一个火焰特效文件会被重复调用7-9次
有次为了优化小乔天鹅之梦的羽毛特效,程序组连夜重写了粒子系统的LOD算法。现在中端机型也能看到羽毛根根分明的飘落轨迹,这个技术后来还被写进了Unreal Engine 4.27的更新日志。
凌晨三点的特效急诊室
上个月新皮肤上线前夜,测试组突然发现吕布天魔缭乱的特效在iPhone 12上会闪退。监控日志显示是显存溢出,但这时候重做模型已经来不及。最后还是主程老李想出妙招:把铠甲的光晕贴图改成程序生成,硬是把显存占用压低了40%。
窗外奶茶店飘来烤布蕾的香气,手机屏幕上的公孙离终于跳完了最后一支特效测试舞。看着满屏流转的光影,突然觉得每次更新时多等的那几分钟,好像也挺值得的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