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仔派对跟踪特效怎么画?手把手教你从零开始搞懂
凌晨2点23分,我第7次擦掉画歪的轨迹线,咖啡杯底黏着干掉的奶油渍。突然发现网上那些教程都漏了关键步骤——今天就掰开揉碎说清楚,跟踪特效根本不是简单的线条加光点。
一、先搞懂跟踪特效的底层逻辑
去年给《元气骑士》画特效时悟出来的道理:所有动态效果都是物理规律的夸张化。蛋仔的跟踪特效本质是三个要素:
- 主体轨迹(蛋仔移动路径)
- 次级元素(光粒/星星/残影)
- 环境反馈(地面反光/空气扭曲)
元素类型 | 运动规律 | 常见错误 |
主轨迹线 | 滞后主体0.3秒,末端变细 | 画成等宽实线 |
光点粒子 | 随机喷射+重力下落 | 排列太整齐 |
二、准备阶段别急着动手
我的数位板上还留着去年画的失败案例:
- 用错图层混合模式(该用「叠加」选了「正片叠底」)
- 粒子大小完全一致(自然界不存在绝对均匀)
- 忘了做运动模糊(动态特效的灵魂啊!)
1. 软件设置冷知识
PS和Procreate都能画,但帧动画功能建议用Clip Studio:
- 创建30fps时间轴
- 打开洋葱皮功能(显示前后3帧)
- 笔刷流量调至65%左右
2. 色彩搭配陷阱
参考《Color and Light》书里的说法,高饱和色要慎用。实测下来这套组合最稳:
- 基色:HSB(200,80%,100%)
- 高光:加10%明度和5%饱和度
- 阴影:减15%明度加暖色偏
三、分步骤绘制过程
凌晨3点的真实记录(当时左手小指还沾到蓝色颜料):
1. 轨迹线动态
先画蛋仔运动路径,新建图层用6px硬边圆笔刷描一遍。关键操作:
- 每画5帧就回撤20%不透明度
- 线段末端逐渐变细到2px
- 转折处加0.5帧的延迟
2. 粒子系统
这才是最耗时的部分,分享我的偷懒技巧:
- 用散布笔刷随机点出200+粒子
- 给每组粒子添加3种不同大小
- 运动方向要符合抛物体曲线
粒子类型 | 出现时机 | 消失速度 |
主光点 | 接触地面时 | 12帧淡出 |
次级星芒 | 急转弯时 | 8帧淡出 |
四、让特效活起来的细节
咖啡因作用下发现的玄机:
- 在蛋仔急停时加2帧的拖尾膨胀
- 环境光反射要做0.8倍速的延迟
- 碰撞瞬间的粒子应该横向散射
最后检查时间轴时发现个有趣现象:每3帧补1帧空白能增强呼吸感。窗外鸟叫了,颜料盘里的荧光蓝已经干结成块——但至少这次跟踪特效终于有了那种灵动的飘浮感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