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仔派对的建模到底好不好看?一个熬夜玩家的碎碎念
凌晨2点23分,我第18次在蛋仔岛摔进毒液池的时候,突然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注意过这个游戏的建模——直到知乎上有人问我"蛋仔派对的建模好看吗",才猛地发现这问题居然挺难回答。
第一眼观感:像被彩虹糖腌过的世界
刚进游戏那会儿,整个屏幕都在冒粉红泡泡。主岛的建模像是把《糖豆人》和《动物森友会》扔进棉花糖机里搅过,所有边缘都带着那种故意不修边幅的圆润感。建筑像是用乐高搭的,但比乐高多了层糖霜——这么说吧,连垃圾桶都长得像巧克力喷泉。
- 角色建模:圆滚滚的蛋仔配上各种夸张配饰,比例接近二头身
- 场景材质:有明显的手绘纹理,特别是云朵和糖果地面
- 光影效果:非真实渲染(NPR)风格,阴影边缘像水彩笔晕染
仔细看会发现的小心机
有次卡bug卡进地图夹层,才发现这些建模师绝对都是细节控。比如:
旋转木马的齿轮 | 居然真的在咬合转动 |
海浪的泡沫 | 每朵的消散轨迹都不一样 |
角色摔倒时 | 会露出底部的小小出厂标签 |
不过要说缺点的话,某些中远距离的贴图会突然"变脸"。就像你近视时摘掉眼镜看海报,大概在20米外,那些精心雕刻的甜甜圈装饰会变成色块马赛克。
和同类游戏的建模对比
拿《糖豆人》当参照物特别有意思:
- 物理碰撞:蛋仔的橡胶感更重,摔倒时会像果冻那样duang两下
- 色彩饱和度:比糖豆人高出至少30%,玩久了眼睛会有点累
- 多边形数量:目测用在角色上的面数更少,但靠贴图找补回来了
建模风格背后的设计逻辑
有次在开发者访谈里看到(可能是《游戏人》杂志?记不清了),他们管这个叫"故障萌"美学——故意保留些不完美的锯齿感,就像手工曲奇边缘的毛躁。最明显的是这些地方:
1. 所有直角都被磨成了胖乎乎的曲线
2. 角色表情用像素风呈现,但背景又是高清的
3. 水面的反射故意做得像儿童画
这种设计挺聪明的,既掩盖了手机性能限制,又成了独特风格。我表妹小学五年级,她说最喜欢游戏里"像蜡笔画歪了"的太阳,这大概就是目标用户要的感觉。
不同设备的建模差异
拿我破手机和室友的iPad Pro对比:
低配设备 | 会消失远处装饰物,但近景反而更鲜艳 |
高端设备 | 能看见蛋仔皮肤上的绒毛效果,但偶尔会掉帧 |
最绝的是Switch版,建模精度介于两者之间,但joycon震动时会有"啵唧啵唧"的反馈,像在捏解压玩具。
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彩蛋
凌晨三点在游戏里闲逛时发现的:
- 摩天轮轿厢里藏着缩小版的开发组成员Q版形象
- 点击路灯超过10次会变成棒棒糖形状
- 雨天场景的乌云其实是流泪的棉花糖
这些彩蛋的建模精度反常地高,明显是开发组夹带的私货。有次更新后,商业街的广告牌突然出现了他们公司前台的等比微缩模型,连绿植都还原了。
说到更新,赛季更替时的建模变化特别有意思。上个月整个岛变成火锅主题,连云朵都飘着辣椒面,但汤底用的还是标准水体物理引擎——看着红油在锅里翻滚时,我突然理解了他们美术组的恶趣味。
建模与游戏体验的微妙关系
其实玩到后来,建模好不好看已经不重要了。当你在决赛圈和五个蛋仔挤在独木桥上,哪还分得清谁戴着价值168的限定皮肤。不过有几点确实影响体验:
1. 某些复杂地图的视觉干扰太多,容易看漏陷阱
2. 穿模问题在组队模式里特别明显(经常看到队友的头发卡在身体里)
3. 夜间模式的光污染有点过头
但反过来说,这种混乱感反而成了乐趣的一部分。就像现实中的游乐场,太过整洁反而没那味儿。有回看见两个蛋仔的耳朵穿模后缠在一起,结果全场玩家都停下来围观,最后变成即兴的杂技表演。
咖啡喝完了,屏幕右下角显示游戏时长已经超过400小时。要说建模质量,它肯定不是技术最先进的,但可能是近年来最懂得藏拙的——用糖衣炮弹让你忽略那些粗糙处,就像妈妈会把烧焦的煎蛋翻个面再端上桌。现在想想,那些建模缺陷反而成了记忆点,比如永远对不齐的砖块图案,看久了居然觉得亲切。
窗外鸟开始叫了,最后说个冷知识:游戏里所有文字都是圆体,但唯独排行榜用了带棱角的字体——这大概就是他们坚持的"不完美的完美主义"吧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