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参加朋友公司的新品发布会,刚进场就被塞了份活动流程表。我边看边犯嘀咕:8:30签到、9:00领导致辞、10:00产品讲解...这不跟十年前我参加过的招商会一个套路吗?果然,活动结束时的匿名反馈表上,有人直接写了句:"流程像教科书,体验像流水线"。
一、活动开始前三个月就要做的功课
那天晚上和做酒店管...
一、主题设计:从「自嗨」到「共情」
某互联网公司年会曾因主题雷同导致员工参与度不足35%。第二年他们改用「时光胶囊」概念,要求每个部门用实物装置呈现公司发展史中的关键节点,结果活动留存率提升至82%。这种转变印证了主题设计三原则:
具象化(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载体)
强关联(与企业文化或参与者经...
上周三早上八点,街角咖啡馆的马克端着他家新推出的山茶花拿铁对我说:「你看这拉花多漂亮,怎么客人拍了照却不发朋友圈?」这个问题像颗跳跳糖,让我想起去年给电商平台做体验优化时,那些藏在五星好评背后的微妙情绪。
一、体验优化不是装修店面,而是重塑「空气」
去年双十一期间,某头部电商的「猜你喜欢」算法把孕妇装...
上周参加社区组织的亲子运动会时,邻居小李捧着新到手的空气炸锅笑得合不拢嘴,而我家孩子却对着"活力小选手"的纸质奖状噘嘴。这个鲜明的对比让我突然意识到——原来不同类型的活动奖项,真的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参与体验。
一、物质奖励:看得见的获得感
公司年会抽中的新款手机、超市促销赠送的洗衣液套装、健身打卡赢取的星巴...
当茨球活动的彩带缓缓落地,场地里还飘着没喝完的奶茶香,参与者的手机里存着几百张合影。这时候很多人会突然发现,热闹过后要面对的,是更真实的生存考题。
一、那些藏在庆功宴后的现实难题
老张蹲在仓库门口抽烟,望着没卖完的500套茨球周边礼盒发愁。这是他第三次参加这类活动,前两次赚的钱全压在这批货上了。隔壁摊位的...
上周表妹拉着我参加烘焙课的早鸟优惠,到了现场才发现满屋子都是陌生人。她攥着围裙边小声问我:"姐,我们要不要主动找人说话啊?"其实很多人在报名优惠活动后,都会遇到类似的社交困境——既想拓展人脉,又怕尴尬冷场。
一、活动开始前就要做足准备
千万别学我邻居老张,去年参加摄影采风团,全程只顾着拍风景。回家才发现通...
八月的阳光晒得柏油马路发软,商场里的冷气混着爆米花香味扑面而来。暑期活动遍地开花,无论是动漫展的coser聚会,还是露营地的篝火晚会,总能看到年轻人举着奶茶互相试探:"要不要组队玩密室?"
一、破冰这件事,讲究快准稳
上周六在环球影城,我亲眼目睹两个哈迷因为魔杖选购聊了半小时,最后成功拼单买了限量版巫师袍...
上周和老王在小区门口抽烟,他愁眉苦脸地说自家奶茶店搞的"发朋友圈送奶茶"活动,来了两百多人领赠品,最后真正消费的不到十个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参与某大厂的漏洞赏金计划时,他们的运营总监说过:"现代用户早就是奖励免疫体质了,单纯的物质刺激就像隔靴搔痒。"
一、赏金活动的三个致命误区
楼下张姐的面包店最近推出"集赞...
上周咱们小区组织的垃圾分类知识竞赛,张阿姨拿着手机在活动现场急得直跺脚:"这答题按钮怎么点不动啊?刚才主持人说的厨余垃圾处理温度我都没听清!"这种场景你可能也见过,活动后的答题环节本应是巩固知识的利器,却常常变成参与者的噩梦。
一、答题策略的核心逻辑
你知道吗?教育培训机构在组织200人以上活动时,答题环...
最近小区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,王阿姨拉着我说:“小李啊,你帮我想想,怎么才能让大伙儿坚持来帮忙?上次说发肥皂,结果领完奖品人就跑了。”这让我想到,很多支持型活动在激励机制设计上,确实需要更走心的策略。
一、激励机制为什么是活动成败的关键?
就像给孩子准备生日派对,光是说“有好吃的”可能不够,但如果说“能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