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熬夜看直播,被主播们种草了一堆护肤品,结果买回来发现有的压根不适合自己。比如上次跟风入的某款「油皮亲妈」面霜,用完后脸上反而闷出闭口。这才意识到:直播推荐虽好,但选对适合自己皮肤的才是关键。
一、别急着剁手,先搞清你的皮肤在「闹什么脾气」
闺蜜小敏有次跟我吐槽:「主播说这款精华液保湿效果绝了,可我涂完两小时脸就绷得像鼓皮。」后来陪她去皮肤科检查才发现,她根本不是普通干皮,而是屏障受损型敏感肌。医生拿着《中国皮肤类型分类白皮书》告诉我们:
- 油性皮肤:下午三点鼻翼就泛油光,容易长闭口
- 干性皮肤:洗完脸十分钟不涂水乳就起皮
- 混合肌:T区油两颊干,像个随时要切换模式的机器人 (数据来源: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2023年报告)
1.1 直播间的「万能公式」可能不太靠谱
记得某主播推荐卸妆油时说:「干手干脸搓30秒,乳化20秒冲掉就行。」可当我按这个方法用,第二天就长了脂肪粒。后来看《化妆品使用指南》才知道,油痘肌应该控制在15秒内乳化,否则矿物油成分容易残留。
肤质类型 | 常见踩雷成分 | 安全成分推荐 |
敏感肌 | 酒精、香精 | 神经酰胺、积雪草 |
油痘肌 | 矿物油、羊毛脂 | 水杨酸、茶树精油 |
二、看懂直播间的话术「潜台词」
上周看某场带货,主播拿着精华液说:「家人们看这个流动性,绝对的好吸收!」其实在《化妆品制剂学》里早就写过:质地稀薄≠吸收快,有些产品只是挥发性成分多,涂开就蒸发,根本没被皮肤吃进去。
2.1 价格刺客藏在「买一送十」里
有次抢到直播间买正装送20片小样的面霜,结果发现小样保质期只剩三个月。后来查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才知道,赠品同样享受三包服务,完全可以要求更换临期产品。
三、实测三个选品妙招
现在每次看直播前,我都会把手机支架往梳妆台前一架:
- 把正在用的护肤品排排队,对照成分表查有没有冲突成分
- 用棉签蘸点乳液涂耳后,直播还没结束就能测是否会过敏
- 把主播说的功效记下来,去国家药监局官网查备案信息是否一致
窗外的玉兰花开了又谢,梳妆台上终于不再堆满闲置的瓶瓶罐罐。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:当主播又开始激情喊「3、2、1上链接」时,我能淡定地先查成分表再决定要不要抢——这大概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护肤方式后的底气吧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