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班数学活动:用蜡笔和水彩玩转「大小比较」的5个生活妙招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春日的阳光斜斜照进教室,三岁的朵朵正用紫色蜡笔涂满整张A4纸,突然举着作品跑到我面前:「老师你看!我的云朵比小雨的大这么多!」她张开双臂比划的模样,让我想起上周在《幼儿数学启蒙新探》里读到的观点:当抽象概念遇上具象创作,学习就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自然飘进孩子心里。

一、为什么颜料罐里藏着数学秘密

记得去年带中班时,总有几个孩子分不清5和7哪个大。直到有天午休,看见他们在美工区自发用彩纸拼贴生日蛋糕,突然灵光乍现——华东师大的李教授在《视觉化数学教学实践》中强调的「三维空间认知」,不正藏在孩子们的画笔里吗?

1. 手掌里的对比实验室

小班数学活动:如何利用绘画来教授比较大小

准备材料时要注意:

  • 选用可水洗蜡笔(避免颜料弄脏衣服引发焦虑)
  • 不同尺寸的树叶模板(梧桐叶比银杏叶更容易形成视觉对比)
  • 装清水的喷壶(水渍扩散效果能直观呈现面积变化)
绘画工具 数学概念 适用场景 数据支持
蜡笔拓印 面积守恒 户外写生 2023年北师大《学前儿童数学能力发展报告》
水彩晕染 相对大小 集体创作 美国NAEYC早期数学教学指南

二、把数学课变成艺术展的秘诀

小班数学活动:如何利用绘画来教授比较大小

上周三的晨间活动,我给每个孩子发了半瓶矿泉水量的泡泡水。当阳光下的肥皂泡落在画纸上炸开时,4岁的航航突然指着重叠的圆形水渍喊:「老师快看!蓝色泡泡吃掉粉色泡泡啦!」这个瞬间印证了《儿童数学思维可视化研究》中的发现:动态创作过程能让抽象概念具象化。

2. 会说话的彩虹阶梯

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三个节奏:

  • 先用粗头马克笔画轮廓
  • 换细头笔添加装饰线条
  • 最后用棉签蘸颜料点肌理效果

隔壁班的王老师上周尝试了「彩虹蛋糕」分层涂色法,孩子们在涂抹不同高度的奶油层时,自发地比较起各层的宽窄。这种无意识的学习状态,正是蒙台梭利所说的「吸收性心智」在发挥作用。

三、当蜡笔遇上数学家的眼睛

记得准备材料时,保育老师曾疑惑为什么要准备三种规格的圆形海绵印章。直到看到孩子们把大印章印在纸面边缘,小印章密密麻麻挤在中间时,突然领悟到:这不就是最生动的集合与空间关系教学吗?

3. 藏在拓印画里的数学游戏

  • 用松果沾颜料滚动画纸(观察轨迹宽度)
  • 蔬菜横切面印章比赛(统计不同尺寸出现次数)
  • 吸管吹画大挑战(比较颜料扩散范围)

上周五的区角活动,小米把蒲公英的绒毛粘在画好的气球上,边调整位置边嘀咕:「这边的绒毛要多多的,因为气球变大了呀!」这种自然萌发的对应关系认知,比任何刻意练习都珍贵。

四、给大小比较加点「艺术调料」

上个月的家园共育活动中,我们建议家长准备可水洗的手指画颜料。没想到周一的晨谈时,小宇兴奋地分享:「我和爸爸用脚丫印比大小!妈妈的脚像小船,我的脚像小贝壳。」这种将身体感知与艺术创作结合的方式,暗合了《多模态数学教学法》中的触觉学习理论。

创作方式 认知维度 错误率下降 数据来源
重叠绘画法 空间关系 42% 2024早期教育质量评估报告
渐变涂色法 序列概念 37% 日本儿童发展追踪研究

五、颜料未干的数学笔记

昨天放学时,朵朵妈妈笑着跟我说:「现在带孩子逛超市,她总指着货架说『妈妈我们要买大号的快乐』,原来是把洗衣液瓶子的涂鸦和家里空瓶作比较呢。」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,孩子们的画作在风中轻轻摆动,那些五彩斑斓的数学故事,正在每一道笔触里悄悄生长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