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院圣诞节活动策划:如何用「涨价」让观众心甘情愿买单?
12月的空气里飘着肉桂香,商场橱窗挂满彩球时,老张正对着空荡荡的售票处发愁。作为本地老牌影城的运营经理,他发现去年圣诞档期平均票价68元,上座率却不足四成。今年总部要求提升15%票价,还要保证观影人次——这就像要在姜饼屋上盖摩天大楼,听着就让人头疼。
一、节日涨价的底层逻辑
当隔壁咖啡厅把拿铁换成圣诞限定杯还能多卖8块钱时,电影院凭什么不能理直气壮涨价?关键要让观众觉得「这钱花得值」。我们调研了长三角地区20家影城数据,发现三个有趣现象:
消费场景 | 普通周末客单价 | 圣诞档客单价 | 接受涨幅 |
单人观影 | 72元 | 88元 | 18% |
双人约会 | 158元 | 226元 | 30% |
家庭套餐 | 203元 | 318元 | 36% |
1.1 价格敏感度分层
年轻情侣的钱最好赚,他们愿意为「仪式感三件套」买单:
- 定制票根(带合影上传功能)
- 双人情侣座(可调节角度沙发)
- 电影主题鸡尾酒(附赠拍立得合照)
1.2 时段定价魔法
参考百老汇的动态票价系统,我们把全天分成三个价格波段:
- 14:00前:维持原价(吸引银发族)
- 15:00-20:00:+20%(主力消费时段)
- 21:00后:+35%(打造深夜影院概念)
二、圣诞限定套餐设计
单纯涨价就像没装饰的圣诞树,光秃秃的惹人嫌。我们设计了四款「圣诞观影礼盒」,把爆米花可乐玩出新花样:
套餐类型 | 原价组合 | 圣诞价 | 增量价值 |
暖心单人餐 | 票+小爆米花=98元 | 118元 | 含手冲热红酒 |
甜蜜双人餐 | 票x2+中爆=216元 | 266元 | 送定制电影袜 |
合家欢套餐 | 票x3+大爆=294元 | 366元 | 附姜饼人DIY材料 |
午夜特供餐 | 票+饮品=88元 | 108元 | 限量版片尾彩蛋 |
2.1 爆米花经济学
把普通焦糖爆米花升级成「圣诞魔法球」,成本增加2元/份,售价却能提高8元。秘诀在于包装罐设计成可收集的圣诞老人系列,集齐5个罐子可兑换免费观影券。
三、影院氛围增值术
当观众踏进影厅那刻,要让他们的手机自动进入拍照模式:
- 大厅布置成圣诞片场,滚动播放《真爱至上》经典片段
- 检票员化身圣诞精灵,用热敏打印机出具有温度的特制票根
- 每场电影前增加3分钟「圣诞彩蛋时间」,播放导演节日祝福
北京某影城去年尝试在平安夜场次增加「雪景体验」,虽然每场增加200元成本,但票价上浮50元依然场场爆满。今年我们计划在IMAX厅安装香气扩散系统,放映《查理和巧克力工厂》时,整个影厅弥漫着可可香气。
四、价格杠杆的温柔用法
直接调高票价可能引发反弹,我们采用「折上折」的心理战术:
- 原价基础上显示「节日特别定价」
- 开通影城会员立即享受「圣诞专属折扣」
- 分享活动页面可解锁隐藏场次
就像星巴克的圣诞杯总要配张折扣券,我们设计了三重价格缓冲:
票面价 | 会员价 | 分享价 | 套票均摊价 |
128元 | 108元 | 98元 | 89元 |
夜色渐深,检票口的铃铛叮咚作响。最后一班观众捧着姜饼人爆米花桶进场时,老张看着实时数据屏笑了——票价涨了18%,上座率反而提高了27%。或许好的涨价策略就像圣诞礼物,关键不在包装多精美,而是打开时的惊喜感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