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者荣耀的英雄池是怎么一步步变深的?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凌晨三点半,我盯着手机屏幕里第27次被对面马超戳死的战绩,突然意识到这游戏和五年前刚玩时完全不是一回事了。那时候英雄池浅得能一眼望到底,现在选英雄时得翻好几页——这破游戏到底是怎么把英雄堆到一百多个的?

一、2015年的简陋开局

记得最早安装游戏那天,应用商店显示安装包才300MB。登录后英雄栏就两排:亚瑟、项羽、妲己这些基础款,技能描述简单得像说明书。当时天美工作室肯定没料到,这个借鉴《英雄联盟》手游化的产品,后来会变成庞然大物。

  • 初始英雄构成:
  • 战士:亚瑟、典韦
  • 坦克:项羽、白起
  • 法师:妲己、安琪拉
  • 射手:后羿、鲁班
  • 刺客:荆轲(现在叫阿轲)

每个位置就两三个选择,排位赛ban位都凑不齐。有老玩家调侃说那时候的英雄关系像小学生作文——亚瑟永远在追安琪拉,程咬金和钟无艳莫名是CP。

二、2016-2017年的野蛮生长

随着日活突破5000万,英雄上新速度明显加快。这时候出现几个关键转折:

时间节点 代表英雄 特殊意义
2016.3 李白 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操作英雄
2016.7 关羽 引入坐骑机制
2017.1 干将莫邪 双形态技能开创者

我在S4赛季用5888金币买了韩信,结果发现这英雄要靠钻石夺宝抽——这大概是天美第一次让我意识到,有些英雄不是有钱就能直接买的

2.1 历史人物大乱炖

这个阶段英雄来源特别杂:

  • 直接搬运历史人物(李白、貂蝉)
  • 神话传说角色(孙悟空、哪吒)
  • 原创角色(兰陵王、不知火舞)

最离谱的是2017年上线的东皇太一,三条黑球绕身的造型让不少玩家第一次知道《九歌》里的天神。当时贴吧有人发帖:"玩个游戏还要补传统文化课?"

三、2018-2020年的系统化扩张

英雄数量突破70个后,天美开始搞"英雄供应链管理"。主要表现在:

1. 固定更新节奏:基本保持每月1-2个新英雄,赛季更新必带新角色

2. 定位细分:射手分出呆射(后羿)、游射(公孙离);法师有炮台型(嬴政)、刺客型(司马懿)

3. 联动狂潮:2019年SNK系列(橘右京、娜可露露)让老玩家直呼"爷青回",后来甚至出了梅西皮肤的裴擒虎

记得曜上线那天,训练营里全是练"星辰之力"连招的。这英雄技能描述长得像小作文,我研究了半小时才搞懂怎么存能量。

3.1 机制越来越妖

新英雄的技能开始突破常识:

王者荣耀逐步聚集英雄是什么

  • 元歌:本体傀儡双操作
  • 盾山:能修防御塔
  • 鲁班大师:队友位移触发器

最绝的是2020年的澜,开大能拖着人游泳。我朋友第一次遇到时在语音里大喊:"这刺客TM自带冲锋舟?!"

四、2021年后的奇怪方向

英雄池突破100个后,策划明显开始头秃:

  • 缝合怪频出:金蝉(唐僧)带着紧箍咒打野,暃能在墙上跑酷
  • 文化输出:云缨耍枪花,赵怀真打太极
  • 数值怪横行:某些新英雄刚上线时胜率能到58%

现在的新英雄预告片都像特效大片,上周出的少司缘,技能特效比三年前的传说皮肤还华丽。不过凌晨排位遇到队友选新英雄时,我还是会下意识抖一下——鬼知道他又要开发什么离谱打法。

窗外天快亮了,手机弹出更新公告:下个新英雄是海诺,技能描述里写着"命运回溯"。我盯着自己27%胜率的打野数据心想,要是真能回溯,我绝对选择回到那个只有亚瑟妲己的简单年代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