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社区溜达,看到不少党员扶贫活动的展板,原来里面藏着这么多门道
周末带孩子去村委会打疫苗,看见院里新换了扶贫展板。隔壁李大爷背着手看得仔细,嘴里念叨着:"这季度老张家领了二十只扶贫鸡苗呢。"突然发现,原来这些花花绿绿的展板,就是咱老百姓了解扶贫工作的放大镜。
一、展板就是扶贫工作的成绩单
去年县里通报说,全乡78%的脱贫信息都是通过展板传达的。这些立在村头巷尾的展板,就像会说话的记事本,把党员们东奔西跑的扶贫故事都记了下来。
1. 数字会说话
盯着展板右上角的数据模块看就对了。上周去镇上办事,看见扶贫展板上写着:
- 累计发放鸡苗:2,350只(2023年1-6月)
- 新建蔬菜大棚:17座
- 结对帮扶户数:89户
这些数字可不是随便写的,都是要跟《乡村振兴局帮扶台账》对账的。要是发现哪个月数字涨得特别快,保准是党员们又搞了什么新项目。
2. 图片里的猫腻
上次见老张家的展板,贴着他家新鸡舍的照片。仔细看背景里露出半个红色横幅,用手机放大看,写着"2023春季扶贫物资发放仪式"。这种细节最能看出活动是不是真搞了,比干巴巴的文字实在多了。
信息类型 | 可信度判断 | 数据来源 |
帮扶资金总额 | 需核对财政公示 | 县财政局月报 |
农产品销量 | 看收购企业盖章 | 供销社收购单 |
二、手把手教你看门道
上个月帮邻居王婶看展板,她说总觉得数字好看但不知道真假。我教她三个诀窍,现在她都能当半个监督员了。
1. 时间轴要连贯
好的展板应该像连环画。比如去年三月写着"试点菌菇种植",六月就该出现"建成2个菌菇棚",再到今年就该有"菌菇销售额突破5万元"的后续。要是总在换新项目没下文,八成是搞。
2. 认准三个章
- 村委会的圆形公章
- 镇扶贫办的方形骑缝章
- 帮扶企业的专用章
上周在李家沟看到的展板,帮扶企业盖章处是空着的,后来打听才知道那个项目还没签正式合同。这些细节不注意看,容易被表面文章糊弄。
3. 对比着看才有趣
把今年和去年的展板照片放一起比对特别有意思。比如张三家的收入栏,去年写着"年收入1.2万元",今年变成"预计收入2.8万元",旁边还备注着"新增电商直播带货"。这种实实在在的变化,比开会说一百遍都管用。
三、藏在表格里的秘密
上个月去县里培训,扶贫办的小刘偷偷告诉我,他们做展板最头疼的就是进度对比表。既要体现成绩,又不能暴露问题,这个分寸把握可难了。
项目名称 | 计划完成 | 实际进度 |
道路硬化工程 | 5公里 | 3.2公里(完成64%) |
技能培训 | 200人次 | 183人次 |
要是看到实际进度刚好卡在60%这条合格线上,别急着叫好。得去现场看看修的路是不是真通了车,参加培训的人是不是真学了手艺。就像村头老李家,上次展板写他参加了养殖培训,结果我去他家猪圈一看,还是老法子喂猪。
四、活学活用小剧场
上周三看见几个穿西装的在展板前指指点点,原来是市里来的督查组。他们拿着本子对照展板数据,专门挑那些写着"已完成"的项目去现场看。结果养殖合作社的存栏量比展板上少了三分之一,第二天展板就紧急更新了数据。
现在我去看展板都带着三件宝:老花镜、智能手机和记账本。看到帮扶资金数额,就翻翻自己记的村务公开账;见到产品销量数据,就上网查查企业收购价。上次就这样发现了养鸡补贴款对不上数,后来才知道是会计把两个季度的数算重了。
昨儿个下小雨,看见扶贫专干小陈在展板前擦水渍,嘴里嘟囔着:"可得护好了,这是大伙儿的功劳簿。"忽然明白,这些风吹日晒的展板不只是给领导看的成绩单,更是老百姓监督工作的记事本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