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路演活动嘉宾邀请与合作的实战指南
上个月在咖啡厅见到老张时,他正对着笔记本电脑抓头发——手里的嘉宾名单被划得乱七八糟,合作方对接人的微信消息在屏幕上跳个不停。"这移动路演就跟打游击似的,好不容易定下城市路线,嘉宾这块又卡壳了。"他嘬着凉掉的拿铁跟我吐槽。这种场景,在活动策划圈里实在太常见了。
一、嘉宾邀请前的关键准备
去年帮新能源汽车品牌做全国巡展时,我们在杭州站吃了大亏。当时想当然地邀请了知名车评人,结果发现台下坐着的都是经销商代表。后来翻出《中国活动营销白皮书》里的数据才明白:73%的路演效果损耗都出在前期调研阶段。
1.1 精准画像的三个维度
- 地域特性:成都站的茶歇区要准备麻将造型甜品
- 受众构成:经销商场次需要技术参数表,C端用户场次着重体验感
- 传播需求:短视频平台KOL和传统媒体老师的配比要动态调整
调研方式 | 成本 | 准确率 | 适用阶段 |
---|---|---|---|
问卷调研 | 低 | 62% | 初期规划 |
商圈采样 | 中 | 78% | 路线确定 |
大数据分析 | 高 | 91% | 嘉宾匹配 |
二、搞定大咖的沟通艺术
记得第一次邀请某互联网大佬参加智能家居路演时,助理的回复邮件在垃圾箱躺了三天。后来学乖了,改用三段式沟通法:
2.1 破冰阶段的秘密
周三上午10点发微信成功率比周一早上高40%(数据来自《商务沟通时间图谱》)。开头别用"您好",试试"王老师上次分享的物联网观点对我们启发很大"。
2.2 价值呈现的四个象限
- 曝光量:预计覆盖200万精准人群
- 资源包:提供定制版演讲内容白皮书
- 社交场:安排与当地政府代表茶叙
- 传播链:15家媒体专访位预留
三、合作方资源的魔法拼图
去年苏州站和本土糕点品牌联名,把新品发布会做成了园林主题下午茶。关键是把资源置换玩出新花样:
资源类型 | 汽车品牌 | 餐饮品牌 | 科技企业 |
---|---|---|---|
场地支持 | ★★★★ | ★ | ★★ |
传播资源 | ★★★ | ★★ | ★★★★★ |
用户流量 | ★★★ | ★★★★ | ★★ |
3.1 风险控制的三个锦囊
在郑州站遇到过暴雨预警,幸亏提前签了三方协议:主承办方、场地方、嘉宾团队明确权责。重要嘉宾务必安排备用行程,去年深圳站就靠高铁备用方案救了场。
四、那些实战教会我们的事
上个月南京站,看着新能源车企的CTO和电池供应商专家在台上自然互动,台下观众手机屏亮成一片。这种效果源自于议程设计的巧思——把技术讲解环节设计成"问题拆弹"游戏,两位嘉宾的专业功底在轻松氛围中自然流露。
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着打转,老张的消息弹出来:"按你说的调整后,武汉站嘉宾互动视频播放量破百万了!"啜着新换的热美式,屏幕上的下一站城市清单似乎都变得生动起来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