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感染后这8个卫生习惯做对了 恢复速度能快一倍
老张上周因为脚气发作乱挠,结果小腿肿得跟发面馒头似的。医生开了药还反复叮嘱:"回家千万把毛巾分开用,袜子必须每天换。"这些生活细节看似简单,真要落实起来还真容易踩坑。
一、感染部位清洁的3个关键动作
皮肤科诊室里常见这样的对话:"我每天都洗澡啊!""用的什么清洁剂?""就普通香皂..."其实这时候可能已经错了第一步。
1. 清洁剂选择有讲究
- 化脓性感染:含氯己定的医用抗菌洗剂(如某牌皮肤清洁液)
- 真菌感染:含酮康唑的专用洗剂(如采乐洗剂)
- 普通细菌感染:pH值5.5的弱酸性沐浴露
急诊护士小王分享经验:"给儿子处理脓疱疮那会儿,医生让用无菌棉球蘸生理盐水轻轻滚着擦,比直接冲洗干净三倍。"
清洁方式 | 适用场景 | 注意事项 | 数据来源 |
---|---|---|---|
流动水冲洗 | 无破损的轻度感染 | 水温控制在37℃±2℃ | 《临床皮肤护理规范》2023版 |
医用棉签擦拭 | 有渗液或结痂 | 遵循从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 | WHO皮肤感染处理指南 |
二、衣物处理的防交叉感染指南
皮肤科主任常提醒患者:"别以为衣服晒干了就安全,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干燥环境能活7个月。"
- 每日必换:袜子、内衣、枕巾
- 三天一换:床单、被套(出汗多时每天换)
- 材质选择:60支以上的精梳棉优于化纤混纺
超市售货员李姐的经验:"买了个蒸汽挂烫机,现在每天出门前把要穿的衣服都烫一遍,老公的股癣再没复发过。"
三、容易被忽略的6个卫生死角
1. 手机消毒
实验室检测显示,手机屏幕的细菌量是马桶圈的18倍。建议用75%酒精棉片早晚各擦一次。
2. 宠物接触
养猫的张女士深有体会:"猫主子最爱蹭我长湿疹的地方,后来专门给它做了个珊瑚绒小毯子隔离。"
日常用品 | 消毒频率 | 推荐方法 | 依据来源 |
---|---|---|---|
剃须刀 | 每次使用后 | 浸泡在0.5%碘伏中10分钟 | 《医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》 |
毛巾 | 每周3次 | 沸水煮15分钟+阳光下暴晒 | CDC家庭消毒指南 |
四、特殊场景下的防护要点
健身教练阿强提醒会员:"发现身上有破口就别去泳池了,去年有个会员因此感染了嗜水气单胞菌,住院两周。"
- 上班族:在办公室备单独使用的靠垫
- 学生:书包里常备独立包装的无菌敷料
- 宝妈:哺乳前用低敏湿巾清洁感染区域
记得给钥匙、门把手这些高频接触物品每天用消毒湿巾擦拭。养成随手用免洗洗手液的习惯,特别是在接触感染部位后。皮肤恢复期间,暂时把指甲修剪到与指腹平齐,这样就算无意识抓挠也不容易造成破损。
最近帮女儿护理甲沟炎时发现,在药膏外贴个防水创可贴,既能防止蹭脏被子,还避免了细菌二次感染。这种小技巧其实医生不会特意说,都是日常总结出来的经验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