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蛋仔派对乐园里捏个喜羊羊模型,手残党也能学会的保姆级教程
凌晨三点半,我又在蛋仔工坊里折腾第五个版本的喜羊羊模型。上次做出来的羊耳朵像两片海带,被朋友笑话说像"溺水羊"。今天终于琢磨出点门道,趁记忆还热乎赶紧记录下来——这可能是全网最接地气的喜羊羊建模指南,专治手抖和比例失调。
一、准备工作:别急着动手
翻出十年前买的喜羊羊DVD封套当参考(现在小孩可能都不知道DVD是啥了),突然发现这货脑袋和身体的比例根本不合常理——官方设定里脑袋占全身40%,难怪直接用球体建模会变成外星羊。
- 必备工具:蛋仔派对最新版、充电宝(别问我怎么知道的)、放大镜(看细节用)
- 灵魂材料:白色毛绒材质(编号MW-207)、天蓝色彩漆(C-063)
- 冷知识:喜羊羊的铃铛直径是头围的1/8,这个比例直接影响萌度
1.1 那些容易翻车的细节
部位 | 常见错误 | 专业解法 |
羊角 | 做成直挺挺的香蕉 | 用弯曲度78°的螺旋管 |
刘海 | 三根直线糊弄人 | 分三个层叠的波浪曲面 |
脚掌 | 直接贴两个椭圆 | 要做成内凹的饺子形状 |
二、从一团棉花开始捏头
凌晨四点十七分,第三次重做头部基础模型。突然理解为什么官方设定图里喜羊羊总是侧脸——这货的正脸比例简直反人类!
2.1 头部建模分步拆解
- 先用球体变形工具拉出鹅蛋形,注意顶部要比标准椭圆扁15%
- 在侧面用凹陷笔刷压出眼窝,深度控制在2.4mm左右(别学我前两次挖成骷髅)
- 鼻子的位置要往下挪3个像素点,不然会变成匹诺曹
突然发现工作室窗外天都亮了,咖啡杯里沉淀着不知道第几遍的速溶咖啡渣。这时候最适合处理那些令人暴躁的细节——比如羊角弧度。
三、让羊毛活过来的黑科技
试了七种毛绒材质后突然开窍:真实的羊毛感不是靠材质本身,而是三层叠加法:
- 底层用短绒贴图(密度80%)
- 中层加动态毛发(长度1.2cm)
- 顶层做高光颗粒(强度35%)
隔壁室友养的真羊突然叫了一声,吓得我把刚做好的耳朵模型捏成了三角形...重来吧,反正已经习惯了。
3.1 耳朵动态效果参数
想要耳朵自然晃动,物理引擎得这么设:
参数项 | 数值 | 效果 |
弹性系数 | 0.7 | 避免像塑料片乱颤 |
阻尼系数 | 1.2 | 模仿真实耳廓惯性 |
碰撞体积 | 85% | 防止穿模 |
四、点睛之笔与死亡铃铛
画龙点睛这个词绝对是建模师发明的!眼白部分要用带渐变透明度的球体,瞳孔得做成可旋转的独立元件——别像我第一次那样把眼睛直接画在模型表面,转个角度就成了白内障。
铃铛的金属质感是个坑:单纯提高反光度会像塑料玩具。后来在《虚拟材质物理模拟》这本书里找到诀窍——要加0.3mm的磨损痕迹,特别是边缘处要做氧化效果。
晨光透过窗帘照在屏幕上,终于完成最后一个脚趾的建模。保存时手抖点了取消...算了,就当是命运让我再优化一次耳朵的弧度吧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