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音乐会:民间节日里的丰收旋律
立秋时民间有哪些特别的节日音乐会?
老话说"立秋啃秋,百病不愁",这个节气里除了吃西瓜咬秋,各地还藏着不少用音乐表达丰收喜悦的民间活动。今天咱们就扒一扒那些藏在节气里的动人旋律。
一、立秋音乐会的千年传承
从周代《礼记》记载的"迎秋于西郊"祭典开始,古人就用编钟磬鼓迎接秋天。唐代长安城里,立秋这天教坊会专门排练《秋风辞》,曲调里藏着稻穗低垂的沙沙声。如今在山西平遥,还能看到老人们用八音会演奏古谱《金秋赋》,七种乐器交替模仿蝉鸣渐歇、秋风乍起的自然韵律。
各地特色音乐会对比
地区 | 音乐形式 | 特色乐器 | 代表曲目 | 核心意义 |
浙江海宁 | 吹打乐 | 龙笛、十面锣 | 《五谷丰》 | 驱虫祈福 |
陕北榆林 | 唢呐联奏 | 大杆唢呐 | 《秋收忙》 | 鼓舞劳作 |
广东潮汕 | 潮州弦诗 | 二弦、椰胡 | 《寒鸦戏水》 | 调节阴阳 |
二、藏在节气里的声音密码
在湖南江永女书文化村,秋娘们会用三声腔唱《采秋茶》,三个音阶循环往复像旋转的竹筛。安徽凤阳的花鼓调这时候会加入铜钱板,敲击声模拟打谷场上的连枷起落,听得人脚底板发痒想跟着跳。
- 稻作区特色:多用木制响器,如广西的"春堂"用舂米木槽当打击乐器
- 牧区特色:内蒙古那达慕大会上,马头琴会演奏改编的《秋牧歌》
- 沿海特色:福建蟳埔女的贝壳腰佩成了天然打击乐器
现代人的节气音乐会
苏州平江路去年立秋搞了场水岸音乐会,评弹艺人用三弦唱《秋江夜泊》,河灯顺着琵琶声在水面漂成星河。北京五道营胡同的年轻人则玩起了电子节气歌,把蟋蟀鸣叫采样成电子音色,老节气混搭新潮流。
秋风起时,不妨留心听听窗外的声音。也许广场上阿姨们的绸扇舞伴奏里,就藏着《霓裳羽衣曲》的千年秋韵;楼下大爷的二胡咿呀,说不定正拉着《月儿高》的秋夜篇章。这些流淌在生活里的音乐,才是立秋最生动的注脚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