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饮业活动策划中的媒体关系建立:让好故事找到对的人
夏日的晚风里,老张蹲在自家火锅店门口抽烟。看着对面新开的网红餐厅排起长队,他掐灭烟头问我:"明明我家锅底配方传了三代,怎么客人就是不知道?"这个问题,道出了餐饮人最痛的领悟——酒香也怕巷子深。
一、为什么媒体关系是餐饮活动的氧气瓶
去年中秋,某连锁烘焙品牌推出限定月饼礼盒。他们在活动前三个月就开始与本地美食公众号主编约饭,最终获得连续两周的测评推送。结果?首批5000盒三天售罄,比预期快了两周。这告诉我们:好的产品需要遇见会讲故事的人。
- 曝光放大器:《中国餐饮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带有媒体背书的促销活动转化率提升37%
- 信任催化剂:顾客选择餐厅时,68%会参考媒体报道(数据来源:艾媒咨询)
- 危机防火墙:建立媒体关系网的企业,舆情处理效率提升2.6倍
二、四步搭建媒体关系网
1. 找到对的"传声筒"
别把美食指南投给财经记者。我们整理了一份实用对照表:
媒体类型 | 适用场景 | 联系黄金期 |
都市报美食版 | 新店开业、季节菜单 | 每周三下午(排版日前) |
抖音探店达人 | 网红菜品、场景体验 | 工作日晚8点(流量高峰期) |
垂直领域KOL | 食材溯源、主厨故事 | 提前1个月预约(内容制作周期) |
2. 准备媒体"弹药库"
记得给摄影小哥加鸡腿。优质素材包括:
- 4K画质的菜品特写(别用美颜过度的手机拍摄)
- 30秒以内的后厨纪实短视频
- 主厨手写的菜品灵感便签(增加人情味)
3. 制造新闻"钩子"
西贝莜面村曾策划"亲子搓窝窝头"活动,巧妙结合非遗传承话题,吸引12家主流媒体报道。记住这些永不过时的新闻点:
- 地域文化(老字号创新/本土食材)
- 情感共鸣(深夜食堂故事/城市记忆)
- 社会热点(环保包装/助农计划)
三、三个实战避坑指南
见过太多餐厅在媒体沟通上踩雷:
- 别当"打卡机":某网红咖啡馆每月邀约媒体却无主题,最终被拉入"刷脸黑名单"
- 忌"一稿通发":给电视台的文字稿和给自媒体的脚本要有区别(前者重画面感,后者重互动性)
- 慎用"通稿体":把"甄选优质食材"改成"凌晨四点去码头抢第一网鲜虾",记者才有素材可挖
四、媒体关系保鲜术
广州某私房菜馆主理人的做法值得借鉴:她建了个"媒体朋友"专属群,每逢研发新菜就寄试吃盒,附带手写卡片询问意见。这种"参与感"让媒体人自发成为品牌顾问。
窗外的霓虹灯次第亮起,老张的手机突然响起。"张总吗?我们是美食地图栏目组,听说您家的牛油火锅..."他冲我眨眨眼,知道这条巷子终于要被人看见了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