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着《寻找杜甫》走一趟唐代书法之旅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前些日子参加了个挺有意思的线下活动叫《寻找杜甫》,原本以为是带着孩子们背背唐诗、认认古迹,没想到里头藏着好些唐代书法的门道。趁着周末整理笔记,发现这些书法知识就像杜甫诗里写的"星垂平野阔",越琢磨越有意思。

通过《寻找杜甫》活动学习唐代的书法艺术

一、活动里挖出的书法宝藏

在洛阳城东的杜甫草堂遗址,活动方搞了个特别环节——用VR复原了当年杜甫收到的书信。看着那些字迹在虚拟空间里活过来,你突然就明白什么叫"颜筋柳骨"。老颜(颜真卿)的字像刚蒸好的胡麻饼,浑厚饱满还带着热气;柳公权的字则像削好的竹简,棱角分明得能划破手指头。

1. 唐代书法的三把刷子

  • 楷书当家:科举考试催生的"印刷体",好比现在公务员考试的申论标准字
  • 行书走江湖:文人日常书信的"连笔字",杜甫给岑参写的诗稿就是典型
  • 草书耍帅:张旭喝高了在墙壁上龙飞凤舞,跟现在街头涂鸦有异曲同工之妙

二、诗圣朋友圈里的墨香

翻着活动发的《杜工部往来笺注》,发现老杜和书法大家们还真有不少交集。公元753年那会儿,颜真卿在长安当校书郎,杜甫正忙着考公务员,保不齐两人在吏部门口打过照面。后来安史之乱逃难路上,杜甫写的"国破山河在"那笔字,倒是跟颜体《祭侄文稿》的悲愤劲儿挺像。

书体 代表人物 杜甫诗句印证 现存碑帖
楷书 欧阳询 "书贵瘦硬方通神" 《九成宫醴泉铭》(《金石录》载)
行书 李邕 "干谒走其门" 《李思训碑》(《法书要录》考)
草书 张旭 "张旭三杯草圣传" 《古诗四帖》(《宣和书谱》录)

三、握着毛笔看盛唐

活动现场最妙的环节是让我们用鸡毛笔在竹纸上临帖,说是还原唐代普通文人的书写条件。这笔锋软塌塌的,写出来的字倒真有点敦煌残卷的味道。指导老师说了个冷知识:杜甫"读书破万卷"那会儿,用的可能是黄麻纸,比咱们现在用的宣纸还粗糙。

2. 从墨迹看世道

  • 开元年间字多雍容,像杨贵妃的裙摆
  • 天宝后期开始出现抖笔,跟安禄山造反似的横冲直撞
  • 大历年间笔迹收敛,像老杜晚年的诗"潦倒新停浊酒杯"

四、把书法嚼碎了咽下去

跟着活动学了招"读帖三嚼法":先像吃汤饼那样整体嗦一遍,再如啃羊腿般拆解笔划,最后当品茶似的回味章法。拿《多宝塔碑》试了试,真能尝出颜真卿早年那股子较真劲儿,跟他后来写的《颜勤礼碑》完全两个味儿。

有个细节特有意思——杜甫在《李潮八分小篆歌》里吐槽"书贵瘦硬方通神",这说的不就是他基友李潮的篆书写得太圆润么?后来出土的李潮墓志(见《唐文拾遗》),那字确实圆滚滚的像胖胡人。

五、笔墨里的盛唐密码

现在经过碑林博物馆,总要多看两眼那些唐代石刻。阳光好的时候,石碑上的刻痕会投下细长的影子,跟杜甫写的"铁衣远戍辛勤久"似的,一笔一画都刻着那个时代的体温。上次看见个小姑娘趴在展柜前临《灵飞经》,那认真劲儿,跟敦煌壁画里抄经的小沙弥一个样。

记得活动结束时,有个老爷子拿着自己临的《自叙帖》跟我说:"瞧这字,跟杜甫他二姑爷写的似的。"这话虽糙,倒真把唐代书法的烟火气说活了。哪天要是再办这个活动,准保还去凑热闹,指不定能挖出更多藏在诗句里的笔墨故事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